新闻动态
筛选

你学医之后最不喜欢听别人说什么类型的话?

发布时间:2025-09-08

浏览次数: 1次

在很多人眼中,学医是一件“体面”的事。


不少亲戚朋友一听说你是医学生,立马语气一变,仿佛捡到了随身携带的全科医生,掏出胳膊腿就让你“随便看看”。


可在真实的医学生世界里,最怕的不是压力大,而是“你懂点医学”的误解变成一种无休止的索取与指责。


学医之后,究竟有哪些话是让人一听就头疼,甚至直接想原地退学的?


或许,这些真实发生在医学生和医生们身上的故事,能让我们理解:医学从来都不是“自带万能”或“无需尊重”的职业。


“你不就学医的吗?给我看看呗!”


这是医学生最常被“碰瓷”的开场白。


你刚学了解剖,对方就拿着骨折X光片让你诊断;你专业是检验,对方却让你判断皮肤疹子是癣还是癌。


解释多了,对方还会质问一句:“你不是学医的吗?这都不会?”


“术业有专攻”这话放到医学上尤其适用。


临床、口腔、检验、中医、麻醉……每一个方向背后都是一套独立体系,不是谁都能“样样通”。


可偏偏有些人,把医学生当成了“免费家医”,不看白不看,看了还嫌不准。


“你们做实验太残忍了,兔子小鼠都杀得下手?”


这句话对医学实验生来说,是“双倍伤害”。


一边是对实验动物的敬畏——他们每次给小鼠灌胃、给兔子注射空气,内心都默念着“下手快点,别让它们疼太久”;


另一边,却是无数外行一边指责“冷血”,一边又要求医生“多练练再上岗”。


不做动物实验,怎么掌握手术手感?不亲手灌胃洗胃,出了事能及时抢救吗?


对生命最敬畏的,往往不是指责“残忍”的那群人,而是那些曾亲手结束实验动物生命的人。


“医生都好黑,做个CT都要你们说了算”


一提到医学检查,不少人就认为医生“坑钱”。


做CT嫌贵,做核磁说过度,开药不照着百度也要质疑一番。


有医生遇到司机聊天,解释CT和核磁的区别,讲了半天,司机却不为所动,只认定医生“黑心”。


接着又问起自己的腹痛让医生“现场诊断”,最后还补上一句:“你们医生不是挺有钱的吗?”


让人哑口无言的是——你认真科普,别人觉得你嘴皮子厉害;你不愿搭理,又被说“没医德”。


“现在疫情都结束了,你们那会儿去支援,是为了升职吧?”


疫情期间,无数医护人员连夜奔赴一线,睡医院、吃泡面,甚至来不及见家人最后一面。


但疫情退潮后,总有人开始嘀咕:“你们回来了是不是都有福利?”“升职快吧?”“那时候去,是不是有关系?”


这种“后见之明”的冷血评判,比病毒更伤人。


那一夜之间穿上防护服奔赴定点医院的人,他们的决定,不是为了升迁,而是为了履行职责。


“你们医生赚得多,开检查、收红包,不就是为了赚钱嘛”


这种话术在医生圈内,被称为“情绪扣帽子”。仿佛医生就是钱眼里看人,不开药不检查就不是“好医生”。


一个神经科医生接诊了工伤病人,对方感激涕零硬塞红包。医生婉拒,对方却说:“你们医生也挣不了多少钱吧。”


实际上,他当时月薪600块,养条狗都不够。


但再低的工资,也不能成为收红包的理由。


因为真正的医生,不是拿命去赚钱,而是拿专业在救命。


“你们医生不就跟服务员一样,给我治病是应该的”


最令人心寒的,是对医生基本尊重的缺失。


有人走进医院,张口闭口“喂,服务员”;


有人觉得医生就是“技术工”,有病必须立刻治好,治不好就等于“骗钱”;


有人甚至觉得,医生“收了钱”,就得“百分百保证治愈”。


可是,医学不是魔法,医生也不是神仙。


救命的,不止有药物,还有尊重与配合。


“你们女孩子学医挺好的,能照顾家,护士也好嫁人”


女性医学生听到这句话时,常常是又无语又愤怒。


谁告诉你学医的女生就是为了嫁人了?谁规定了女生一定要当护士、一定要温柔、一定要“照顾家人”?


这些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,不止是对女性的不尊重,更是对整个医学职业的贬低。


“医生就该无私奉献,不然你算什么医生”


有医生说,“别再说我伟大了,我只是个普通人,靠这份工作吃饭。”


无数人喜欢拿医生和“奉献”挂钩,喜欢感动式的赞美,却不愿意为医生争取应得的权益。


什么叫道德绑架?当你用“医生就该如何如何”来要求一个人无条件牺牲时,这就是。


真正的敬意,不是夸他伟大,而是理解他的普通,尊重他的专业,体谅他的付出。


请别再对医学生说这些话了


医学不是万能的,医生也不是铁打的。


学医六年八年,熬夜加班、轮科值班、低薪高压,每一位从医的人都在用生命在奔跑。


他们不是神,不是服务员,更不是摇钱树。


请记住,他们是人,是病人最后的希望,是无数夜晚撑着疲惫依然查房的身影,是一句“放心,有我在”背后无数次失眠与心酸。


所以,从现在开始,少一点误解,多一分尊重。


这,才是你能对一个医学生,最好的善意。

上一条:有哪些适合医学生的App?

下一条:高分≠高能,热血≠胜任:别轻易把命运交给“学医”二字

以上就是好予小编为您精选的文章内容,如需了解更多的留学资讯,以及获取专业的留学规划方案(免费),您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联络我们:

1、服务热线:欢迎致电好予留学客服服务热线:4006-668-021

2、在线咨询:欢迎 点击这里进行网络在线咨询

3、在线留言:在线留言预约登记,我们会尽快安排资深的留学顾问致电解答,为您提供最专业的留学咨询服务

免责声明

1、本网独家发布的稿件和图片,未经本网允许,不得转载使用。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。

2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、名誉权等问题,请尽快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依 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删除。